信愿法师:印光大师开示,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四)
【往生仗佛力】印光大师开示: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四)
下午籍着大家念佛共修的殊胜法缘,信愿继续来向大家报告《往生仗佛力》。前面我们探讨到第五十三段文,第五十三段文是印光大师在弥陀圣典序,这篇文所开示的法语。这段法语在解释四种念佛的道理,前面我们探讨到第一种念佛实相念佛,下面继续来看其他三种念佛的道理。其他三种念佛就是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以及持名念佛。首先照例信愿将这篇文读一遍,让诸位来对照一下。请大家翻开讲义第十页第五十三段文。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弥陀圣典序: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但有专念自佛、专念他佛、兼念自他佛之不同。专念自佛者,如诸经中深穷实相,以期悟证,乃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达此一切法,当体全空,亲见本具妙真如性。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此于四种念佛中名为实相念佛焉。
专念他佛,有三种念法。
一、观想:谓依《十六观经》作观,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观广大法身,及具观十六种观。
二、观像:谓对佛形像,想佛相好光明等。
三、持名: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
此三种念佛法虽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交,方可决定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
此四种念佛,唯实相念佛,谛理最深,然颇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及参究照察之力,别无他力补助。若非宿根成熟,则悟尚不易,何况实证?
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倘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必于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决定往生上品。纵根机陋劣,未证三昧,但以信愿持佛名号,如子忆母,常时无间,迨至临终,感应道交,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唯此是赖,否则但种来因,难得实益。」
这段文前面我们已经看过实相念佛,也就是专念自佛,下面来看专念他佛。专念他佛有三种念法,也就是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首先来看观想念佛。
「一、观想:谓依《十六观经》作观。」
观想念佛根据《观经》的十六观法来修持,那当然天台宗、唯识宗、三论宗,其他各宗各派,也有不同的观想方法。净土宗如果要修观想念佛,就根据《观经》十六教法,照《观经》十六教法,每一观经文所说的教法,如理如法的观想。观想念佛对妄念纷飞的凡夫众生来说,也不容易修持。因为不论观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或者正报庄严,或是修天台、华严、三论、唯识,其他各宗各派的任何一种观想方法,都一定要做到,能观之心进入禅定,观见所观之境,定境相应,不论张目闭目都看的一清二楚,了了分明。
所以观想之心,一定要进入禅定。为何我们凡夫障眼,不能亲见阿弥陀佛的真身妙相?不能亲见西方极乐世界环境庄严?因为我们的内心妄念纷飞,我们的心中散乱。在《惟无三昧经》,世尊说我们凡夫众生的妄念,一念生一念灭,一念来一念去,在一日一夜,有八亿四千万的妄念。诸位菩萨,这样我们妄念多不多?八亿四千万的妄念,我们的妄念实在是太多了。
那我们的妄念没有停息,没有进入禅定,心没有宁静,我们当然观不见所观之境;我们当然看不见阿弥陀佛的真身妙相;我们当然看不见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环境。犹如一脸盆水一直波动,产生了许多的涟漪,那就不容易看清这脸盆水的水底有什么东西。所以这脸盆的水,如果没有波动宁静了,水清就能见底,对不对?我们的心,起心动念妄念纷飞,无非是贪瞋痴,犹如一脸盆的水,一直在波动一样。我们的心念,可说没有一时的停止,剎那生灭不住的妄念。
所以阿弥陀佛用本愿名号,要救度我们凡夫众生。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佛,用佛号的正念,来伏住我们起心动念的妄念,以一念止万念,就是很好的方法。就像一头牛,牛鼻钩起来绑一条绳子,把他绑在木桩上,这只牛就不会乱跑,对不对?对。
我们内心会妄念纷飞,有一句话形容我们的心,叫做心猿意马。我们的心好像猿猴一样,你看那个猴子没有一时的休息,跳来跳去,这里抓一下那里抓一下。我们的心真的就像猴子,叫做心猿意马,我们的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无时不刻的在奔跑,跑来跑去。人坐在大殿,心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所以将心给找回来,用这句佛号将我们的心猿意马,把它抓回来放在真如本性。所以心安住在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印光大师在《文钞》,教我们念佛要领一句话:摄耳谛听。摄耳谛听是什么意思?念佛的时候,从你的口业称念出来,从你的耳根听进去,在心中一句一字的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信愿曾经教导大家,要将这句佛号听的清清楚楚,记得明明白白有一个要领。当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你的心就想这六字。念「南」这个字,你就心中出现「南」这个字;念「无」这个字,心中就出现「无」这个字;念「阿」这个字,心中就出现「阿」这个字;念「弥」这个字,心中就出现「弥」这个字;念「陀」这个字,心中就出现「陀」这个字;念「佛」这个字,心中就出现「佛」这个字。
那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你不要念很快,慢慢的念,除非是在打佛七,在大殿念四字快板的。你自己在用功自修,六字慢慢的念,像信愿在念佛,我都是六字慢慢的念。因为念佛,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念佛是很快乐的修行,不是要念的很快。为了要达到一天念佛十万声,那这样也许你佛号是滑口而过,口里念佛心里没有念佛。
有的老菩萨佛珠拿着,说起来是在算佛珠,不是在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嘴里不知道在念什么,佛珠拨的很快,也不知道有没有在念。念佛是人生很快乐的一件事,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当你念到哪一个字,就想哪一个字,在你的心中清清楚楚,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如果念四字快板的,也是要念的清楚,不要念的很快,人家根本就听不懂你在念什么。
念佛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念那么快,又念不清楚,又不是要赴死,对不对?慢慢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实在有够快乐的。念佛是人生很享受的,不来享受这种快乐的念佛,念那么快又听不懂,你听不懂别人也听不懂,人家还以为你是在念红毛土。
观想念佛,这对我们这种烦恼的凡夫众生,要进入禅定不容易,所以观想念佛,我们要修成也很困难。在这里《文钞》,印光大师教三种的观想,专观白毫。白毫就是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其中一相叫做白毫,所以有白毫相是很好的。我们本愿山弥陀讲堂,有一位莲友,听见我在说白毫相,他跟我说:师父我在两眉之间,也有一支毛是白色的,他来给我看。还真的有这一回事,不过你的那支毛还很短,白毫相是婉转五须弥。赞佛偈里面说:白毫婉转五须弥,佛的白毫相有多长呢?这样的婉转,能够将五座的须弥山,把它给围绕起来。很长,不是你这样短短的而已。
每一相都要修一百福,我们造业很多,修福很少,三十二大丈夫相的每一相,都要修一百件的善事,才能产生福报。福相福相,有的人说:信愿师父,您现在比较有福相。我就是很认真的在修福,所以「福相」这两个字,是很好的话。修一百件善事才成就一相,白毫相就是两眉之间,有一支白色的毛,佛的三十二大人相之一。那赞佛偈「白毫婉转五须弥」,就这一句话,你看你能不能观想到阿弥陀佛的白毫相,婉转五须弥?你如果做得到,那你的心一定要入定,而且不管你眼睛闭起来,或眼睛睁开,都要看见佛的白毫相,婉转五须弥。
可见我们做不到,对不对?观白毫相这一相我们都做不到了,别说观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印光大师说「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这是观想佛的身高,这是劣应身有一丈六尺。有一句话叫做「丈六金刚摸不着头绪」,丈六金刚就是佛的劣应身,有一丈六尺。当然就是指世尊当年住世的时候,印度的度量尺,印度当时说一尺的长度,和我们现在说一尺的长度是不同的。印度人的观念,一般的人身高如果超过一丈,就非常有福报了。那佛住世的时候,印度人平均的身高是八尺。
当然刚才信愿说过,他们说的尺的长度,和我们现在说的尺的长度是不同的。那佛的劣应身庄严相超过常人,所以说一丈六尺。那换句话说,佛的身高比一般人的身高,还要高上一倍。那一丈六尺金身,在中国东晋时代只要造佛像,佛的站立像,佛的身高一定造一丈六尺。如果是坐像,坐着的像一定是造八尺的佛像,这是中国从东晋以后佛像制作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