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 最近更新
佛法的基本内容都有哪些
发表时间:2019-05-18     阅读次数:     字体:【
0


佛法的基本内容都有哪些


  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当时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佛陀的言教,皆以口传记忆方式传诵。佛陀入灭后,弟子们深恐佛陀的遗教散佚,同时也为了确立教法的流传,于是由大迦叶领导五百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七叶窟举行第一次经典结集,由阿难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百年之后,再有第二、三、四次的经典结集,使得三藏十二部经教渐次完备而流传于世。

  三藏是佛典的三种分类,是佛陀教义的精华,如果加上杂藏、菩萨藏则为四藏、五藏等,但一般多采用‘三藏’之说。三藏,即指经藏、律藏、论藏。

  ◆经藏

  经者,梵语素呾缆,旧称修多罗。素呾缆原义为綖(线),表示佛陀所说的法如同丝线,能贯穿一切义。经的意义,为‘常’、‘法’,指佛陀的教义是永恒的真理,是常道,可为世间所取法。经,又译作‘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谓之‘契’;‘贯穿’诸法深义,‘摄持’所化众生,谓之‘经’。经藏的‘藏’字,有‘蕴积’、‘包含’义,是指古时一种可盛放物品的箧(或篮),因为此‘藏’含括一切所应知、应行、应证的法义,所以叫‘经藏’。又此经藏含摄世间、出世间上上禅定的道理,故又称之为‘经传定学藏’。

  ◆律藏

  律者,梵语毗奈耶,旧称毗尼,与尸罗、波罗提木叉同义,原义为绳纲,意译‘调伏’,指能够调御人心,对治生活恶习的法则。又译为‘灭’,指佛弟子持守戒律,可灭除身口意三业的过恶。‘律’原为佛陀针对出家弟子宣说的轨则,逐渐扩大,亦特别为在家弟子制定适合的戒规。这种指导佛弟子生活规范的佛典,称为律藏。它将诸小乘戒法,如优婆塞、优婆夷的五戒,沙弥、沙弥尼的十戒,式叉摩那的六法戒,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以及大乘戒《梵网经》的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的菩萨戒法,全收在律藏中,称之为‘律传戒学藏’。

  ◆论藏

  论者,梵语阿毗达磨、优婆提舍,旧称阿毗昙。阿毗译为‘对’,达磨译为‘法’;对法,是智慧的别名,亦即以智慧对观诸法的真义,又译为‘无比法’,即无可比拟的智慧胜法。论藏乃后世弟子为辨明法相而自设问答,以演绎广释经、律二藏的典籍,具有不厌其烦以探究佛教深奥哲学内涵的特性,与经藏深入浅出为主的教说恰好形成对比,‘阿毗达磨’因有这种为探究真理而对每一事物作深入的分析和阐释特色,故被称为是‘分析的义学’。论藏是记述慧学的道理,它把诸大菩萨、著名论师所作的申论之学全收入论藏里,称之为‘论传慧学藏’。

  佛陀说法,善举譬喻,善用诗偈,有时则把相关内容作成佛教法数,比如三法印、四圣谛、五根、七菩提分等,以便听法的人容易记忆。后世弟子将三藏典籍,就佛陀说法的方式、文体及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部类,即一般所谓的‘十二部经’,又名‘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中,其中的契经、重颂、讽颂,是从经文的体裁来立名;其余九种是从经文所载各别的事义而立名。从多分义摄来说,契经、重颂、记别、讽颂、自说、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是为经藏;因缘是为律藏;论议是为论藏。又此十二部究竟摄于经律论三藏之何者,诸论亦有异说。

  三藏十二部的范畴从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说到人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又从小乘法说到大乘法;从森罗万象的客观世界,说到内心的尘刹无明。从时间上能贯穿三世因果,从空间上则横遍十方世界。三藏十二部所记载的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的真理,吾人若依三无漏学修行,必能脱离生死轮回之苦。(本文节选自《佛光教科书》第一册)
 

 
上一篇:忍耐不是懦弱而是智慧!
下一篇:忍辱是慈悲的源泉
  • 此网站声明,不在网站筹集一切资金,请不要在此网站像一切个人账户汇款,以免上当受骗
  • 请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爱国爱教,环保,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拒绝皮草,救助流浪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 不参与一切与觉正净佛法无关的邪教(例如法轮功之类违法破坏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以佛教为旗杆招摇撞骗的民间团体组织)
  •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亲尊师,仁义礼智信,学习大乘,宽宏大量慈悲喜舍,福慧双修!!! 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昔发菩提心,仅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本网站为2019年农历2月19 日观世音菩萨生日网络开通! 技术支持意见,联系方式13764407838 QQ2323773137 电子邮箱QQ2323773137 微信号13764407838
  • 备案号:沪ICP备19004002号-2
  • Copyright © 2019- 佛教仁义礼智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