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不要让持戒成为生活的障碍
佛陀无比慈悲,在宣讲戒律时,最初讲怎样受戒,通过何种方式受戒,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戒体;当我们得到了戒体,受持了戒律,中间再宣讲怎样去护持戒律,护持相续。比如说要经常亲近善知识,要具备正知正见,要了解戒条中很多允许和不允许的地方;最后宣讲犯戒之后如何忏悔,怎样恢复戒体等。
一个明白佛理的智者,犯戒犯错之后知道怎样忏悔,也知道通过何种方式快速恢复戒体。一个不明佛理、不懂取舍的愚者,犯戒犯错之后,因为不知道怎样忏悔与弥补,过患非常大。
一个普通的凡夫不破戒不犯错是不可能的,但要及时忏悔,恢复戒体。有一种方法叫开戒,因年代、地区、众生不同,开许的也不相同。比如正法时期不开许,末法时候开许;藏地和印度不一样,印度夏天长,结夏安居是三个月,藏地夏天短,结夏安居是一个半月。
佛陀经常强调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佛陀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戒律不能远离智慧,若是离开了智慧,戒学就不能圆满。持戒也要看根据实际情况,也要有智慧。智慧是随机应变的能力。
持戒不难,但是有些人不明白,虽然受持了戒律,由于没有智慧的摄持,戒律就变成了死板僵硬的“戒条”,这样就无法随顺年代,随顺地区,随顺众生。这样持戒就变成了障碍——自己的障碍,他人的障碍;生活的障碍,工作的障碍。
现在很多人虽然学佛了,受了居士五戒,受了菩萨戒,但是不知道如何做。如果完全按照戒律的要求去做,就无法生活,无法工作,还会经常犯戒犯错。其实我们可以随缘,但随缘不是随便。有时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避免修行的障碍,真正为了众生,为了能与他人结上善缘,在不自私自利的情况下,也可以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虽然在表面上看是一些破戒的行为,甚至是一些恶业,但实际上是一种功德和善业。如大悲商主杀死短矛黑人的公案。大悲商主虽然杀了人,但是却圆满了六十劫的资粮。所以说真正具有智慧,明了取舍的道理,持戒不难,否则比较难。
——摘自《亲友书》讲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