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 真正的智慧
南怀瑾: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发表时间:2019-04-20     阅读次数:     字体:【
0


南怀瑾: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不管学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

  中文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人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生,学哲学的人说为了追求真理。你说真理卖多少钱一斤?他说讲不出来价钱。真理也是个空洞的名词,你说人生有什么价值?这个都是人为的藉口,所以说在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

  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候,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

  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

  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离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禅宗经常用一句话,放下,就是丢掉了。做了好事需要马上丢掉,这是菩萨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丢掉。有些人说,好事我可以丢掉,就是痛苦丢不掉啊!

  实际上,好事跟痛苦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假使说,好事他能够真丢开的话,痛苦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苦也是一个很好的测验。

  如果一个人碰到烦恼、痛苦、逆境的时候丢不开,说他碰到好事能丢开,那是不可能的。

  世间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东西。佛教用语中,是这么称呼这个世界的——娑婆世界。娑婆是梵文翻译,是缺陷的意思,即“堪忍”。这个世界因为有缺陷,所以得“堪忍”——能够忍,忍受很多的痛苦,这是给生命辅导的药。

  这个世界,如果不忍,你苦不过的。你在这个世界追求完美,但世上百成百、千成千的错误,哪有完美?抓住现实就好了。有钱财、有孩子、有家庭,哪里不完美?完美的人才会说他自己不完美。享受自己的完美,那就是高人。

  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清净无为。

  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正反两种都没有,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个是所谓上界的福报——清福。

  清福每个人都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清闲的时候,可是一天到晚,闲在家里,你闲不了啊!自己会掉眼泪,好像被社会上的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没有一个人递一张名片来看我,都没有人发个请帖来,也没有人打个电话问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会享!

  学佛的人要先能明了这一点。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实在的东西当成实在,真的清净来了,他也不会去享受。

  学佛证到了空性,自性的清净无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报。真福报那么难求吗?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这个福报的时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烦恼。

  佛说,你要知道,人世间认为的大福报,就是钱多,寿命长,儿女多,儿女好,样样都好,好得没有再好了。可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没有用。所以说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现实世界拼命抓住。

  尤其是寿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学仙学道,长生不死。

  福报是有穷尽的,每个人的光荣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电筒,每个人那个电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辈子发亮是不可能的。

  世间的福报是不实在的,福德无实啊!所以佛说,世间的福德再多,不过弹指之间的空花就过去了。
 

 
上一篇:呷绒多吉:减少烦恼,没有那么多的杂念就叫智慧
下一篇:宣化上人:念这个咒有病的病会痊愈,无病的能开智慧,求什么得什么
  • 此网站声明,不在网站筹集一切资金,请不要在此网站像一切个人账户汇款,以免上当受骗
  • 请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爱国爱教,环保,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拒绝皮草,救助流浪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 不参与一切与觉正净佛法无关的邪教(例如法轮功之类违法破坏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以佛教为旗杆招摇撞骗的民间团体组织)
  •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亲尊师,仁义礼智信,学习大乘,宽宏大量慈悲喜舍,福慧双修!!! 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昔发菩提心,仅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本网站为2019年农历2月19 日观世音菩萨生日网络开通! 技术支持意见,联系方式13764407838 QQ2323773137 电子邮箱QQ2323773137 微信号13764407838
  • 备案号:沪ICP备19004002号-2
  • Copyright © 2019- 佛教仁义礼智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