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
我们讲到的“谨慎为保家之本”,不只在这些欲望当中要谨慎,甚至于自己的起心动念都是要跟道义相应的。因为我们的小孩都很敏感,跟我们相处在一起,我们的念头不好,都会影响到他们的人格。起心动念要谨慎,还有一言一行要谨慎。所以言语的谨慎也相当关键。在孔夫子的教诲当中,四个科目很重要: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言语占在第二位重要位置。那我们自己言语有没有谨慎?也值得我们来观照。所以言语应该要注意到这些地方。
“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我们都知道“家和万事兴”,假如不宽容很刻薄,那家怎么会和?能懂得宽容的人,那都是能为大局着想,那是智慧。我们看到这句可以感受得到,你看一个言语的态度是抱怨还是宽容,那所造成的影响差别就很大!抱怨带来的是对方的记恨,当一个家庭里面都是互相怨恨的话,这个凶相已露,家风不可能好的。我们冷静的来观照,我们自己有没有常讲抱怨的话?当我们常讲抱怨的话,上一代的恩怨会留在谁的心田里面?我们都不够谨慎,说话一出去了,也搞不清楚会造成什么结果,一言一行都像一颗种子,就种在自己的人生,也种在孩子的心田,恶的种下去了,以后会感恶果。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在学习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要懂得仁爱,懂得对人关怀;很多年轻人心理有障碍,我怎么对人都爱不起来,对人都信任不起来?他的障碍从哪里来?追本溯源就是他在家里面,他父母不谨慎,常常婆婆哪里不好、小叔哪里不好、小姑哪里不好,把这些抱怨的话都在孩子的面前讲。孩子面对自己最亲的亲人都记得对方的不好,甚至于母亲的这个记恨也影响孩子,所以面对自己的奶奶,或者是面对自己的姑姑、叔叔都有那一分恨意。你看这个孩子的人格能健全吗?这个孩子连自己最亲的人都关怀不起来、都信任不起来,他怎么又去信任别人?所以少成若天性。我们是让孩子一辈子对人都是一种怨恨会幸福,还是让他对每个人会感恩才是会幸福?这都要看得很清楚!
我就回想到我整个成长的过程,听到母亲在跟我们谈的一些话,我们也是很感恩母亲的教诲。像小的时候就常常告诉我们,她说:你们在很小的时候,晚上哭闹,不好好睡觉,妈妈隔天就要教书,体力上也负荷不过来,所以爷爷就会叫我先去睡,然后爷爷帮忙我带你们;爷爷本来是用手摇摇篮,后来爷爷想睡觉了,接着就用脚摇摇篮,都睡着了,还可以用脚在那里摇摇篮,功夫都练成了。你看当母亲讲到这一段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二、三岁,不可能有这个记忆,可是母亲一遍一遍的把爷爷、把长者对我们的关爱,给我们娓娓道来,这对我们的心灵、对我们的人格影响很大,我们就很自然的都会记住这些长辈对我们的恩。能记自己家人对我们的恩,自然踏出这个家门,也能记一切人对我们的帮助恩德。也会说到像我的叔叔、我的姑姑他们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生病了,送到医院,他们在病房外非常焦急,急到都掉下眼泪来了。这些话对我们的心灵都是很触动,所以我们跟几个叔叔还有姑姑的感情就特别好。不只不说抱怨的话,都要说感恩的话,让自己、让小孩都是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面。
“多说宽容的话”,能够成为一家人都是非常难得的缘分,所以我们珍惜这个缘分,彼此能宽恕,彼此爱护。我们宽容他人,绝对不是求别人来对我们好,那是做人的一种态度。所以宽容能够让家庭和乐,也能够让整个团体和乐。以前的这些读书人都知道人和的重要,所以他在朝为官,不只不会讲这些抱怨的话,不会讲这些是非的话,他们时时都是能够以和为贵。在宋朝有一位宰相叫王旦,他的肚量很大,他的太太曾经有一次心里想,从来没有看过王旦生气,所以他的太太就想要试试看他脾气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就安排她家里的女仆人,端着一个热羹汤给他,到他的面前就故意不小心,然后就把这羹淋在他的朝服上,他穿着朝服正准备要去上朝。结果倒在他的朝服上,这个王旦马上站起来,然后说到:有没有烫到妳的手?你看他肚量这么大,不只没有生气,反而马上就是想到对方的手有没有烫着。真的,一个人有这么大的修养,他家里的人个性再不好,一定都会被他给折服,都会被他给感动了。有这样的德行,一定赢得妻子、赢得家人对他的佩服,自然效法他。所以他能齐家,他也能治国。
他当宰相的时候,另外一个臣子寇准,常常都会对他所做的事给予一些批评,给皇帝谏言,批评王旦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后来皇帝就对着王旦讲:寇准都常常讲你的坏话。这时候假如是我们,我们会怎么做?假如这个时候,我们也奏寇准,也奏他一笔,也说他的坏话,那朝廷里面很可能就失和了,那就枉费我们在朝为官。在朝为官最重要的就是利益朝廷、利益人民才对。王旦当下就说:皇帝,我当宰相这么久,一定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寇准是为了国家好给我批评,所以我要虚心接受。这一席话讲完,皇帝的内心会不会很感动?佩服这个臣子!这个话再传到寇准的耳朵里面,寇准对王旦的不满都烟消云散。王旦完全不计较,甚至于还是自我反省。
后来寇准有一天就跟王旦讲:能不能推荐他当宰相?就自己去要宰相来当。在我们一般人想可能会觉得:哪有人自己主动去要宰相的?其实我们真的冷静想想,宰相好不好当?每天日理万机,压力是很重的。所以寇准去要求当宰相,并不是去贪这个功名、贪这个富贵,而是他真正有能力,也想去为国家付出。但是王旦就回答他:宰相不是这样要得来的。泼了他冷水,结果寇准心里就有点不舒服。后来寇准还被皇帝贬了,贬到青州去,贬到离朝廷很远的地方去当那里的小官。其实寇准是很正直的官,有时候进谏,皇帝不能接受,就被贬得很远。然后刚好王旦年纪也大了,临终的时候,皇帝就问:谁能够当宰相?王旦马上说:寇准。当皇帝听到寇准的名字,眉头都皱起来,其实皇帝也怕很正直的臣子,因为这些正直的臣子一看到他的错误,马上直言不讳就给他批评下去。所以面对这样的忠臣,心脏还要很有力量,不然那会受不了。
曾经皇帝跟寇准他们在商量国家大事的时候,皇帝这个性子压不下来,很烦燥说:不要讨论了,明天再说。皇帝就站起来,走了几步路,这个寇准就追过去,把皇帝拉住,然后再拉回来,对着皇帝讲:现在讨论的事情攸关人民的安危,假如今天不讨论完,很可能就有人会饿死,所以今天你一定要讨论完才可以走。然后就把皇帝压在位子上坐好。你看,几个皇帝能忍受这么正直的大臣?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可贵的地方,宋朝的皇帝很有修养,面对这种忠臣不敢乱发脾气。其实这个原因也在于他宋朝开国的皇帝,对读书人尊重。宋太祖赵匡胤他们都是很喜欢读书人,宋太宗他们都很热爱这些古圣先贤的教诲,所以间接对读书人也很尊敬,也感来宋朝出了非常多的这些忠臣烈士。这也是来自于他们宋朝开国的皇帝种下了尊敬读书人的因,感来这么多好的忠臣协助。种因得果,这是丝毫不爽的。
皇帝一听到寇准,也不大愿意把他找回来。接着又跟王旦讲:难道只有寇准,没有其它的人吗?王旦就说:除了寇准以外,臣就不知道有谁了。接着就走了。大家想想,这皇帝后来会用谁?明明很不愿意,为什么用寇准?因为皇帝的旁边都有太史在记录,都跟在皇帝旁边记录,王旦叫皇帝用寇准,假如他不用了,他对历史没有办法交代,到时候用得不好,把国家给搞乱了,那他就留下万古的骂名,所以有碍于要对历史交代,不得已用寇准。结果寇准来了之后,也很认真治理国家的政事,然后就对皇帝讲:皇帝,很感谢你对我的重用。皇帝就说:又不是我要用你的,你知道是谁要用你的吗?寇准也猜不到。后来皇帝说:就是王旦临终前推荐你的。我们可以想象,那个寇准想,我都讲他的坏话,他不只没有跟我计较还提拔我。你看王旦那种肚量,那种宽容的德行,留在寇准的心中,那是一辈子都忘不了,甚至于这一分德行的感动,会让寇准以后也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人。
你看我们很多的人走上教育这条路,都是因为教导他们的老师那么有爱心,感动他们,所以他们也要传承老师这一分精神。我曾经也遇过一个校长,他非常的认真、非常负责,他很小母亲就去世了,你看一个孩子那么小就失去母亲,对他的心灵是很大的一种创伤。刚好他小学的老师非常有爱心,所以他那种难受就转移了,把这个老师当作自己的母亲看待,老师也很照顾他。然后老师还安排一个智力比较差的女同学跟他一起坐,让他用心去照顾这个同学。他一来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二来老师的安排又让他扩宽他的心量,所以后来他也走上教育的路,现在也是当校长。你看那个精神都能够承传下去。
所以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我们这些好的德行、好的精神能否承传给子孙?能否承传给这个世间的人?假如我们当老师了,那就承传给更多的学生;我们是当一个企业主、企业家,我们这些精神对社会那种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服务精神,能不能留给我们这些部属、员工,让他们继续承传下去,这就是我们这一生的价值。这是我们讲到宽容不只让家庭和乐,在同朝为官的时候,也能够让整个政治风气能够和乐,为大局着想,这是人生相当重要的一个态度;不能为大局着想,意气用事,那很可能小事都会变成大事。这是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
恭摘自《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四集) 52-1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