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碗里,藏着你一生的福报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先生,2019年开年即出版了新作《碗净福至》,该书以幽默潇洒的笔法,写美食风味,述风土人情。
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浸润了烟火气息的文字,蔡澜向读者传递了一道朴素的生活理念:
对生命心怀敬畏,对食物心怀感恩,方能以淡定的心态,从容而优雅的走完这一生。
这也是书名“碗净福至”的意义所在。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最深沉的哲理往往蕴含于生活中的点滴,就如同在日常一餐一饭的不经意间,就隐藏着人一生的福报。
01
对食物缺乏敬畏的人,终将会得到惩罚
《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不仅是提倡节俭,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教育世人要学会感恩。
北宋年间,汴京城外有一富家子弟,仗着家境富裕,生活颇为奢靡。他每顿饭都要吃各种馅料的水饺,为此家人重金聘请名厨为他制作。
但这少年口味刁钻,每次只吃里面的馅,将外皮吐出,家人只当他顽劣,也一笑了之。
十几年后金兵入侵,将汴京城洗劫一空。那个不经事的少年已成了中年人,此时他的家产散尽,亲人也在兵荒马乱中失散,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
他一路跟随着逃亡的人群,无奈路途艰辛,习惯了锦衣玉食的他由于吃完了干粮,终于倒地不起。就在奄奄一息之际,一个老和尚将他背到寺里,给他熬了一锅面糊,这才获救。
他起身拜谢,老和尚却摇头道:“无须谢我,你方才所食,本就源自你家,此时不过物归原主而已。”
他不由得愕然,随后老和尚指着房后的一堆口袋向他说明原委。
原来当他还是少年时,奢靡之风已被众人熟知,这老和尚每天早上就守在他家门前的河边,将后厨洗碗倒掉的饺皮细心地收集起来,用清水洗净后再晒干,日积月累已堆满了整个房间,如今身逢乱世,老和尚用它救济了不少人。
他听完后,顿时伏地痛哭,羞愧不已。
这个世界的残酷性在于,你曾经做过的恶,终将会在若干年后,以同样的方式加倍的偿还于你,而且那一刻总会令你猝不及防。
02
你对食物的态度,即是他人对你的态度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风云人物,他善于从细节中洞察人性,在其著述《曾国藩家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件小事。
曾国藩在安庆镇压太平军时,一位远亲前来投奔。这位亲戚出身贫寒,衣着朴素,言谈诚恳,见到曾国藩时更是当面表示,愿意追随曾帅左右,不求富贵只图温饱。
几天后,曾国藩在营帐中为他准备了一桌宴席,席间两人侃侃而谈,从天下大势到征讨策略,这人的言辞句句犀利精准,曾国藩对他的表现很满意。
不料他席间的一个举动,引得曾国藩心中不悦,吃罢饭后,曾国藩叫人送了他一笔盘缠,将其打发了。
身边人大为不解,这个秘密直到后来曾国藩写给他弟弟的信中才被破解:“某家赤贫,且初作客,去秕而食,宁其素耶!吾恐其见异思迁,故遣之。”
原来这人虽然自称家贫,在吃饭时却无意间流露了一处细节:
只因军粮粗劣,他一边与曾国藩交谈,一边将米饭中的秕糠挑出,曾国藩由此断定此人心口不一,难当大任。
生命是由无数个细节的集合,大礼不辞小让,在高手面前,你言行举止的细节决定着你的成败,而那些藏匿于细节背后的蝇营狗苟,终将在他们的慧眼下无所遁形。
03
对饮食的耐心,即是对生活的热忱
不管多么匆忙,在烟熏火燎中品味美食,依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感。
遗憾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缺乏的,正是这种对食物应有的尊重与耐心。
有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选择将外卖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习惯了在手机里下单的双手,再也回不去那载满了油盐酱醋的厨房了,与之相伴的,是高居不下的离婚率。
下厨与爱情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这是一个相当玄妙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男女在狭小的厨房里互帮互助,为一道美食而精心的筹备,能够滋生彼此爱慕的情愫。那种在锅碗瓢盆的碰撞中累积的情趣和风韵,正是是爱情永葆青春的奥秘。
这便是所谓的饮食男女。
娱乐圈频繁爆料某某明星遭遇婚变,其根源也在于此。
对于那些常年在席间觥筹交错的人而言,眼前的美食只是名利场上的道具而已,他们没有对食物赋予应有的尊重,也就没有了与爱人长相厮守的耐心,最终也难以获得圆满的爱情。
爱情无需珠光宝气,它渴望的,是在柴米油盐的现世安稳中慢慢变老。
那些红男绿女眼前的玉盘珍馐,永远都比不了白发夫妻手中的一碗温粥。
一餐一饭,一筷一碗,吃饭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与天地结缘。
而食物,永远是芸芸众生与天地神灵沟通最直接的通道。
正因如此,你的碗里,才会藏着你一生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