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圆法师:娑婆与极乐的观察对比—娑婆无量苦,极乐无量乐!
以下文字节选自智圆法师《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重刻序讲记》
这是说,要像从黑暗牢狱中出来,奔托富贵王家那样,有特别大的欣厌之心。比喻的心情要体会,都是到了非常大的程度,这也是缘于对二者的苦乐有决定的认识。那么比喻上要从一个根本发出无数支分的认识,一个无数苦,一个无数乐,然后套到娑婆和极乐上,就会知道差距太大了。认识得越清楚、越细致,发的欣厌就越决定、越强烈。
首先要看到两者极大的差距:
一者是幽暗;一者是光明。
一者是整日披枷带锁,毫无自由;一者是全然的自由。
一者以此受尽了苦恼;一者是无穷无尽的福乐。
一者没有任何前途;一者到了王家封为太子即将做王。
一者整天被奴役;一者执掌王政。
一者整日背石头、砌墙,不断地受苦役;一者自在地作无数的大事业。
再看,一个毫无希望,始终不安;一个充满了希望,永久大安。
一个没有家,孤苦零丁;一个全天下都是他的家。
一个身形憔悴,破衣烂衫;一个具有帝王的相好,百福庄严。
一个吃残羹剩饭,住污秽、狭窄、黑暗的牢房,旁边都是劳改犯,还有很多老鼠、蟑螂等;一个游御花园,住庄严宫殿,锦衣玉食。
再者可以看到,一个即使稍微有一些出去放风的乐,但很快又要落入苦中;一个始终自由快乐,无拘无束。
一个只有受苦,乐也变苦,一直苦到死;一个是大乐受用,乐到万寿无疆。一个境界非常狭窄、受拘迫,关在院墙里没法出去;一个境界极大,没有院墙,四海天涯随他任意遨游。
——就像这样,两者相差太大了。
假使这个在牢狱中的人,忽然听到一个消息说:谁只要肯至心念十声归投的话,当下就给他开狱门,之后就可以到国王家,被国王收为孩子,立为太子,享有王族的一切富贵、受用、权势。
在这种情况下,那个囚犯稍微有点理智、有点灵性的话,对于牢狱是厌得不得了,对于王家非常地欣求,那绝对一念犹豫都没有,一心直往王家,这就叫做“欣厌具足”。这不是口头谈的,而是心里极其地迫切,那种心达到了极猛利的程度。
那么,意义上的差别要知道:
一个处在幽暗的无明中;一个处在智慧光明里。
一个被烦恼和业的镣铐缚住了;一个不会有一念计我和我所的念头,完全脱开了烦恼和业的系缚。
一个是无穷的苦;一个是无尽的乐。
一个没有任何前途,即使做到天王,终究还是要掉下来坏灭一空,世间的所有荣华富贵都是坏苦,当它息灭的时候非常悲惨;一个到了一生补处地位,马上就要做法王。
一个始终毫无自在,落在狭小的二取心识当中;一个即将执掌法王的国政,心境无不自在。
一个是无尽的苦的作业,无论做什么都落入苦中;一个是作无边际的普贤大事业。
一个沉溺在苦海里,自己尚不能度;一个能遍入苦海救度无数群生。
再者,一个困在轮回的范畴里毫无希望;一个已经彻底地心安了,没有事了。一个孤苦无家,到哪里都是漂泊,生独自来,死独自去;一个法界即是我家。一个憔悴、丑陋,处在苦的状况里;一个具有如佛般的相好。
一个住在粪坑般的处所里;一个到了清净的莲池,从莲花里化生。
一个纯粹是苦的受用,一直都是三苦在相续,在苦中当然是逼迫,而在乐中
也是坏苦,不苦不乐还是行苦,没办法遮止往苦中奔驰的脚步;一个是无尽的五尘无漏受用,没有任何贪染,无漏大乐顿时就出现了。
一个是生了又死、死了又堕,全数堕入衰亡的苦中;一个是无量寿、无量光,念念增益菩提善根,全数到达法界本地,受用无上大乐。
一个没有一点无漏法财,贫乏到极点;一个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享之不尽。
一个关在迷梦般的小院墙里,怎么也出不去,境界极其狭窄;一个事事无碍,任何一多、延促、广狭、自他、依正等的妄执所出现的院墙全都没有,没有任何障碍。
总而言之,可以看到无数种苦对无数种乐。明白这个状况以后,那是一念也不想在这里待了,特别地厌弃,拼命地就想回家,往富贵的王宫里走。在那里可以直接回到法界本家,成为大法王。
已经看到两者有这么大的差距,完全决断以后,那对这个世界上的事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对于极乐世界一心向往,哪怕生到下下品,也不愿在这世上做上上人,这样就到了欣厌具足的地步。
如果有这个基础,那他在缘起上就成了真实的,念念都是净土真因。
因此,这里成时大师说,第一个关键就是缘起,缘起在欲,欲即是愿。欲的状况就是要念念欣厌具足,如果有这个,那念念都是净土真因。这就知道,在持名的时候需要有这个内涵。
一步一步往王家走,心情是非常真切的,而我们不是在外面走,是一念一念地在心上走,如果每一念里都有欣厌的内涵,那就是真实地在往净土走。
原文:
【一者六字弘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如出幽狱,奔托王家。步步之间,欣厌具足。】
智圆法师
《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重刻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