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法师:连临终念十声佛号的人,阿弥陀佛也不放弃,也绝对救度
【学佛随缘开示】净土三经释迦世尊教导念佛(三)
下面请看第三段文:
「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做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下辈品的修因与中辈品、上辈品的修因一较量,又更下劣了。这段经文叙述下辈品的修因,诸位好好了解内容,你会发觉下辈品的修因,并不像中辈品的修因那么多行,有想要至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能作诸功德,下辈品的人在修因较下劣,不像中辈品有作诸功德修行,也应当要发无上菩提之心。所以三辈无论是上辈,或中辈或下辈,有相同的修因,也有不同的修因。相同的修因就是发菩提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愿生西方佛国,这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你很有志气,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或是很没有志气,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就好,你都要做到发菩提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佛国,不然你不能往生西方佛国。你不具足往生的条件,不具足往生的修因,怎能与西方佛国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呢?下辈品的行者不能作诸功德,也应当要发菩提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上辈品与中辈品的经文说,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下辈品多加一句「乃至十念」,为什么?因为下辈品的人,得遇佛法的善根和中辈品、上辈品的人一比较,比较下劣,有可能是临终才得遇佛法,有可能快要死的时候,才遇到善知识教导念佛,所以经文多加乃至十念,用意非常的深远。上辈品与中辈品的人,大部分是平生遇法,也就是因为平生遇法,才能够多少修善,才能够奉持斋戒,才能够起立塔像,才能够饭食沙门,才能够悬缯燃灯,才能够散华烧香,才能够修诸功德。如果生命到了剩念十声阿弥陀佛圣号而已,要叫他修诸这些功德,有办法吗?没有办法。这就是在跟我们显示,遇法的时节因缘不同。经文每一句每一字用义很深,如果你没有亲身去体会,你很难深知世尊说法的本意。「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下辈品的行者这段经文说出,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说三遍,一段经文连续说三遍的修因,就表示非常非常的重要。
好!前面有说欲生彼国,中间这里说愿生其国,后面说以至诚心愿生其国,这就是一再强调,下辈品比较下劣的人,无论临终念十声阿弥陀佛的圣号,或者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念千声万声阿弥陀佛的圣号,都是为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临终才念十声阿弥陀佛的圣号就要舍报了,平生是造尽五逆十恶之罪,这十声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也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有愿有行,这样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辈品,阿弥陀佛慈悲吗?很慈悲。为阿弥陀佛鼓掌!阿弥陀佛伟大吗?非常的伟大,为阿弥陀佛赞叹!连临终念十声阿弥陀佛圣号的人,阿弥陀佛也不放弃,也绝对救度,这不是在显示真实净土教法的精神吗?当然是。
「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这段文在说,一位临命终之人或是平生之人,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的深法,内心起欢喜信乐,不起疑惑的心。「乃至一念」这句话就显示,有可能听闻到深法这个人,是在命终的时候,有可能是在平生的时候。所以乃至一念,有包括短在一声十声的念佛,也有可能是长在一生,千声万声的念佛。所以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听闻深法,在经文我们没有看见世尊叙述所谓深法是指什么法,但是前面说:「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后面说:「乃至一念,念一彼佛」,这样在这里所说的深法,就是念阿弥陀佛的教法,对不对?为什么要用「深」这个字?因为阿弥陀佛的教法非常的深奥,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全体是阿弥陀佛的境界。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以古佛的真如发愿修行,所成就的净土教法,非常的深奥。所以听闻阿弥陀佛深法,内心接受了,才有欢喜信乐的心情,如果不愿意相信,不愿意接纳,不愿意念佛,会有欢喜信乐的心情吗?不可能。
不生疑惑,在这里世尊告诫听闻净土深法,不能生出怀疑,是不是在劝信?当然是啊。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位,听闻净土深法,都不能生出疑惑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实报土,更是要将疑心破除。
所以世尊在《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成就文说: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的经文即将说完了,在流通分世尊举难劝信,在净土的经典,世尊劝信的地方处处可见。所以为何师父非常鼓励大家听经闻法,你没有听经闻法,不了解这句名号的本愿道理,你对阿弥陀佛的疑惑心,要如何消弥?「乃至一念,念于彼佛」。
最后两句话,「以至诚心愿生其国」,纵然临终即将舍报了,称念一声十声阿弥陀佛的圣号,都要以至诚心愿生西方佛国。《无量寿经》三辈品的经文,有真实法、有方便法。法然上人判这三辈品的经文,有十八愿的修因,也有十九愿、二十愿的修因。十八愿的修因就是真实法,十九愿、二十愿的修因,就是方便法。十八愿的修因就是,这三辈品都有共同一句,「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就是在显示十八愿的修因。十九愿、二十愿的修因,中辈品经文说了很多,「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修行的因就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