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 痛苦是什么
嘎玛仁波切:勇于面对自我的缺失,才能设身处地体会众生的痛苦所在
发表时间:2019-04-16     阅读次数:     字体:【
0


嘎玛仁波切:勇于面对自我的缺失,才能设身处地体会众生的痛苦所在



  我们所面临的很多窘境和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习惯性的归咎于自我以外的任何境遇。我们总能发现很多的不完美,从任何现象中都能加以看似中肯的点评。但是,这种看起来明明白白的态度,只局限在自我以外的任何人、事、境中。

  试想,如果所有困扰我们的问题,都能被合理的归咎于外在的话,那么,阶段性的有理有据分析之后,在我们看起来明白的逻辑中,是可以终止问题的再发生和再被困扰的,那么,我们的烦恼也只会是阶段性。可是,结果往往未必如此,所有人的烦恼和面对困境的踌躇无措,好像都是一辈子的难题,而并非阶段性的告一段落。

  那么问题在哪里?话说,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从何而体现,就是我们很难能自知。为什么我们很难自知,但是又很容易去操心自我以外的所有呢?

  其实,内心的起伏和心念的散播,在自我独大的“庇护”下,有非常多欲盖弥彰般的作用。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很多的缺点,而且为了这种不愿意承认,还会去做非常多的遮掩和“描白”。在与自我认知和剖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都非常的虚伪。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不愿意揭露自我的不完美和缺点,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自我以外的所有境遇中,通过这种方式,试图证明,错不在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中,而在于比我们更不完美的现象之中。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解决问题和化解难题的好办法。如果要去评判自我以外的不完美,那么我们也应该态度端正并直视自己的缺失和问题所在。

  大家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我们还在轮回,这种结果就清楚的说明,我们都不完美。人与人之间看似的好与不好,只是在以贪、嗔、痴、慢、疑的基础上,谁比谁暴露的更为明显或不明显而已。倘若我们认为自己是多么的优秀,或是多么的高人一等,那只能说明我们把自己伪装或是自我欺骗的更“密不透风”而已。

  人一辈子的思考重点或是努力方向,都在于不断的去挑剔和评判自我以外的参照点,那么,我们会有非常多解决不清楚的麻烦和困扰。现象界的一切,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大是大非的对与错。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接受一切现象的本身,包括我们自己的缺失。

  如果,我们能够深刻的自我认知,并且承认自身的不完美,那么深刻的包容心和慈悲也会由内而真实的向外发散。因为,接受自己的缺点,正视我们都有被业力和习气所捆绑的现实。这就好比像“刮骨疗伤”般的以痛治痛一样。当我们有足够的自知和自省时,不但能坦然接受自我的缺点,还能从根本上去直视我们业力和习气的可转化性。这种可转化性对我们真实的益处,就是可以化烦恼为菩提的根本。从另一个方面说,要培养无伪的菩提心,前提是要没有那么多虚伪掩盖自我缺失的倾向性。

  一个人,对自己都不够坦白,对自己的缺点都不能够直视面对,怎么可能真心体会众生的苦恼和诸多不易呢?不能够体会众生的所为,都如我们自己被业力困扰一般,也就不会理解冲突或矛盾发生的原因何在了。倘若,我们都能清楚的在自知自省的前提下,无伪的认知自我的不完美,和同样具有非常多缺点暴露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就不会去以自我为保护的出发点中,制造很多的麻烦冲突。同样,也更能深刻理解境遇之中,所突发的一切不如人意之事了。这样,我们在共同理解和包容的前提下,不会缩小自己的问题,同样也不会过分放大自我以外的问题,那么很多困扰和麻烦就会迎刃而解。

  以真实的态度面对自身的缺点,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众生都有可能犯错的原因。这种认知的态度,不仅能让我们与自己和谐相处,同样也会以自身缺点为出发点,知道转化为智慧和正能量的切入点所在。同样的,以真实面对自我不完美的态度,切身体会众生的烦恼根本。这样,不仅对于我们自己而言,会减少很多被烦恼困扰的可能性,重点还在于,能够让我们很好的培养出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和慈悲之心。

 
上一篇:海涛法师:自私自利,就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下一篇: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37)在自己遭受痛苦的时候,要好好发愿众生的所有痛苦都有我一个人承担,培养一颗善心
  • 此网站声明,不在网站筹集一切资金,请不要在此网站像一切个人账户汇款,以免上当受骗
  • 请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爱国爱教,环保,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拒绝皮草,救助流浪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 不参与一切与觉正净佛法无关的邪教(例如法轮功之类违法破坏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以佛教为旗杆招摇撞骗的民间团体组织)
  •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亲尊师,仁义礼智信,学习大乘,宽宏大量慈悲喜舍,福慧双修!!! 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昔发菩提心,仅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本网站为2019年农历2月19 日观世音菩萨生日网络开通! 技术支持意见,联系方式13764407838 QQ2323773137 电子邮箱QQ2323773137 微信号13764407838
  • 备案号:沪ICP备19004002号-2
  • Copyright © 2019- 佛教仁义礼智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