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 痛苦是什么
不要试图战胜身体的痛苦 重要的是战胜心中的痛苦
发表时间:2019-04-16     阅读次数:     字体:【
0


不要试图战胜身体的痛苦 重要的是战胜心中的痛苦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郊外的一处山中,脚被飞来的碎石片刺伤流血,引起生理上极大的疼痛。但佛陀心中持续保持正知正念,默默地承受身体的痛苦,不起烦恼。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恒河下游北岸的跋耆国,住在设首婆罗山一处有野鹿出没的树林中。

  那天,在佛陀的住处,来了一位一百二十岁的老居士,名叫那拘罗。老居士向佛陀顶礼问讯后,对佛陀说:“世尊!我年纪大了,常常为衰弱与多病的身体所苦,行动也很吃力的,每次要来见世尊与几位我一向敬重的善知识比丘,都很勉强,所以,每一次能见到世尊,对我来说都很不容易呢!但愿世尊为我说法,让我长久获益,永远安乐。”

  “善哉!老居士!正如你所说的,上了年纪的人,身体必然多病痛,哪还能期盼有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可以依靠呢?除非是个愚痴的人,否则,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所以,老居士!你应当这样学:我的身体虽然病了,但是我的心不病,老居士!你应当这样学!”

  那拘罗老居士听了佛陀的教导,觉得很欢喜,礼谢了佛陀后就离开了。

  那时,尊者舍利弗,正坐在离佛陀不远处的树下。

  那拘罗老居士辞别佛陀,愉快地来见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看见泛出愉悦神态的那拘罗老居士,就问他说:“老居士!你今天容光焕发,神情愉悦,莫非在世尊那儿听到什么深妙的法吗?”

  “怎么能不容光焕发呢,尊者舍利弗!刚刚世尊才以甘露法,灌溉滋润我的身心呢!”

  “世尊用了什么甘露法,灌溉滋润你呢?老居士!”

  于是,那拘罗老居士就将佛陀的教导转述了一遍。

  尊者舍利弗听了之后,问老居士说:“那拘罗!你何不继续问佛陀,什么情况是心随着身体生病而生病?什么情况是心不随着身体生病而生病?”

  “大德!我没有能力深入细问,但愿尊者为我详加解说。”

  “善哉!老居士!请你仔细听,我来为你说明:什么情况是心随着身体生病而生病?

  不曾听闻正法的愚痴凡夫,对自己色身的生起、消失、味着、祸患、出离不能如实知;不如实知的缘故,对色身产生了贪爱乐着,以致于以为这是生命主体的‘我’,要不,就以色身是‘我’所有的而执着它。所以,当色身发生变化败坏了,心就随着受到牵动,而生起忧、悲、恼、苦、恐怖、顾念、不舍、障碍了。

  同样的道理,对自己的感受、想象、意志、识别等也一样,一旦以为其中哪一个是生命主体的‘我’,或者为‘我’所拥有,或者在‘我’之中,或者其中有‘我’,只要以为生命中有一个不变的‘我’为生命的主体,其结果就必然是:色身有苦时,心也跟着苦。

  什么情况是心不随着身体生病而生病?

  多听闻正法的圣者弟子,对色身的生起、消失、味着、祸患、出离如实了知;如实了知的缘故,对色身不会贪爱乐着,不会以为这色身是我生命的主体‘我’,也不会以为生命中另有主体,色身是属于那个主体‘我’的,所以,当色身发生变化败坏了,心不会随着受到牵动,就不会有忧、悲、恼、苦、恐怖、顾念、不舍、障碍了。

  同样的道理,对感受、想象、意志、识别等生命的其它组成也一样,不认为其中有生命不变的主体‘我’,所以,当色身有苦时,心不会跟着苦。”

  听了尊者舍利弗这一番解说,那拘罗老居士有深彻的理解与体悟,当下证得法眼净:见法、得法、知法、入法,不再需要靠别人而能解决自己的疑惑,于正法中,心不再畏惧。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整理好衣服,恭敬地合掌,对尊者舍利弗说:“大德!我已经证悟,得到超越与度脱。现在,我归依佛、法、僧众,为佛弟子,请当我的见证人。从现在起,我终身归依三宝。”

 
上一篇:海涛法师:自私就会无明,造成痛苦,慈悲才有快乐
下一篇:斩断一切桃花劫、外遇、婚外情、降服情毒邪淫毒素,避开感情的业报痛苦的方法,力荐收藏
  • 此网站声明,不在网站筹集一切资金,请不要在此网站像一切个人账户汇款,以免上当受骗
  • 请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爱国爱教,环保,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拒绝皮草,救助流浪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 不参与一切与觉正净佛法无关的邪教(例如法轮功之类违法破坏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以佛教为旗杆招摇撞骗的民间团体组织)
  •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亲尊师,仁义礼智信,学习大乘,宽宏大量慈悲喜舍,福慧双修!!! 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昔发菩提心,仅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本网站为2019年农历2月19 日观世音菩萨生日网络开通! 技术支持意见,联系方式13764407838 QQ2323773137 电子邮箱QQ2323773137 微信号13764407838
  • 备案号:沪ICP备19004002号-2
  • Copyright © 2019- 佛教仁义礼智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