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 往生咒
持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发表时间:2019-04-15     阅读次数:     字体:【
0


持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神咒,全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简称往生咒,是汉传佛教寺院《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咒语全文只有54个字,非常容易背诵,但是却有无比强大的威力,持诵往生神咒,绝不仅仅是能未来得生净土,更是在现生当世就能收获非常明显而且巨大的功德利益。

  持诵利益

  由于“往生”二字易使人误以为此咒只与往生有关,只能让念诵者或所祈求的特定对象“得生净土”,而忽略了它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功效与意义,即“拔一切业障根本”消除业障的现世利益部份。

  焚香跪拜佛像,合掌念诵此咒,日夜各二十一遍,能灭五逆、十恶、谤法等重罪。诚心念此咒,阿弥陀佛常在头上保佑,怨家不能伤害,可享安乐之福。最大效用:佛光普照,事事顺利,吉祥如意,幸福平安。持此咒须身口意悉皆清净。虔诚持念,即能消灭五逆十恶谤法等重罪,并且阿弥陀佛,常在其顶以护行人。持诵此咒,现世心生欢乐,喜悦无比,消除一切烦恼;临终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

  咒语来源

  昔日龙树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梦感阿弥陀佛传授《往生咒》。可见龙树菩萨活着的时候就见到了阿弥陀佛,到了净土。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临终时说:一生曾三次见过阿弥陀佛,也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与经上所说完全相同。

  公元440年,往生咒由刘宋.求那拔陀罗所译,原文注明本咒出自《小无量寿经》,是部已佚的《阿弥陀经》之异译本。可以说,《往生咒》的出现,其实在净土的发展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修行者开始使用咒语,且由只对来生利益的追寻(得生净土),转向也兼顾现世利益的获得的“拔一切业障根本”。

  极乐净土

  净土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对净土的境界有详细的描述,无量色好,无量妙音。那么净土到底在哪里呢?它不在地球上,不在太阳系,亦不在银河系。它离阎浮提(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也就是百万亿佛刹之遥。这么遥远如何到达呢?尽虚空遍法界,皆是我们心性的变现之物,不论距离多远,总不会超出我们心的范围。既然在心性之内,一念之间即可达到。念力的快速周遍,绝非任何物质所能比拟。光的速度每秒可达三十万公里,而心的念力在一刹那间(不到一秒)即可周遍无尽的虚空法界。不然,怎么敢称心王呢?怎么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呢?

  持诵回向

  往生咒是小编学佛之初最先学会的咒语,不光是因为咒语本身简短好记,最重要是往生咒不仅为自己带来无量功德利益,亦能为其他众生带来利益。

  以下是往生咒全文,咒文在上,读音在下,特别注意,由于咒语威力无比,我们仅仅是开始学习读诵,也会有巨大功德,所以读诵几遍之后就可以回向:

  《往生咒》

  南无阿弥多婆夜

  ná mó ē mí duō pó yè

  哆他伽多夜

  duō tuō qíe duō yè

  哆地夜他

  duō dì yè tuō

  阿弥唎都婆毗

  ē mí lì dū pó pí

  阿弥唎哆

  ē mí lì duō

  悉耽婆毗

  xī dān pó pí

  阿弥唎哆

  ē mí lì duō

  毗迦兰帝

  pí jiā lán dì

  阿弥唎哆

  ē mí lì duō

  毗迦兰多

  pí jiā lán duō

  伽弥腻

  qíe mí ní

  伽伽那

  qíe qíe nuó

  枳多迦唎

  zhǐ duō jiā lì

  娑婆诃

  suō pó hē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大安法师:往生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 此网站声明,不在网站筹集一切资金,请不要在此网站像一切个人账户汇款,以免上当受骗
  • 请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爱国爱教,环保,爱护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拒绝皮草,救助流浪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 不参与一切与觉正净佛法无关的邪教(例如法轮功之类违法破坏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以佛教为旗杆招摇撞骗的民间团体组织)
  • 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孝亲尊师,仁义礼智信,学习大乘,宽宏大量慈悲喜舍,福慧双修!!! 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昔发菩提心,仅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本网站为2019年农历2月19 日观世音菩萨生日网络开通! 技术支持意见,联系方式13764407838 QQ2323773137 电子邮箱QQ2323773137 微信号13764407838
  • 备案号:沪ICP备19004002号-2
  • Copyright © 2019- 佛教仁义礼智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