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掩盖的真相:人生众苦的源头是淫欲
被掩盖的真相:人生众苦的源头是淫欲
弘佛缘
一切美丑、爱憎、好坏......都是唯心所现,业力的感现。通俗来讲就是众生妄心的幻想:母猪在公猪眼中是大美人,公猪在母猪眼中是白马王子;人粪在狗眼中是美味,屎尿在蛆蝇眼中是游泳池。见了一只母猴子,你若是一只公猴子,就觉得是美女;见了凡间妇,你若是有淫欲习气的人,就觉得是美女。一切都无实体可得,一切都是虚妄,一切不可得。一切近看与远看都不一样,得到时与追求时不一样,实现时与盼望时不一样,到手的时候与未得到时、汲汲以求时不一样,天天在一起时与偶尔接触时不一样,结婚后与恋爱时不一样……一切其实只是幻觉、妄想而已,不要被它骗了。
拼命追求到的美女,卸了妆,恐怕让你惊出一身冷汗;极少数的原生态美女,几年财米油盐、生养孩子后也会变成臃肿不堪的黄脸婆——这美女不是假的是什么?
所贪恋的人,不过是粪器死猪肠,最后终是一堆枯骨。变迁不住的就是假的,就无可把捉,不可得。稍微浓缩一下,就像是在集市上买了几束鲜花,拿回家没几天变成了枯枝败叶一样。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一样是靠得住的。色是刮骨的钢刀,色欲是一切病苦与灾祸的总根源。色欲就像一个永远吃不饱的画饼,看上去很吊人胃口,使人精神恍惚、心烦意乱、头痛欲裂、骨髓枯竭、精脱肾虚...... 这都是你喜欢的、你需要的吗?
我们时刻要要记住啊: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人的身不净、性不净、情不净
我们每个生活在这个世间上的人,都是凡夫俗子,每天都必须吃喝拉撒睡,隔一阵子不洗澡,就会有异味,再若是隔得久一点,就会臭气熏人。所以,我们经常都要洗澡,现在夏天更是如此,一天不洗,便会异味熏人,洗了干净了就舒服了。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像这个身体一样,必需反复经常地清洗,这和我们经常要洗澡是一样的道理。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学佛人尤其如此,如果久一点不整理不清洗的话,那“财色名食睡”会把我们的“七窍”甚或“十窍”塞得满满的,使得我们变得“眼不明、耳不聪”,越塞越痴愚,越塞越迟钝。恶习、恶业也会令我们身体的污垢越集越厚。所以,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对自己来一个自查自纠,来一个新的反省,新的清理,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
阿含四句.jpg
法藏法师的这篇文章,像一面镜子,照清了人性中最最重要的两大宿敌“贪与痴”。他在文章中谈到:
“我执是第一个大贪”,“男女是第二个大贪”。
“男女是完成我执的一个重要过程”。事实上是“你爱你自己”。你为什么会爱女人?因为你执着你是男人。你为什么爱男人?因为你认为自己是女人。错认四大假合的妄身妄想为真我,就这样以无明的愚痴,错认世间的常乐我净,而生起了对自我的执着。形成一个以执着为内缘的发动力!以这个发动力再生起另一个并发症。而这个“最强烈的并发症”就是“男女之欲”。
第一,先观自己不净,自己对自己是最清楚的,每天早上醒来,就知道要洗漱,否则首先口气不净,而后是眼睑不净,鼻孔不净,最后是面庞不净。再有最重要的是腹中的肠内尤为不净,每天都要如厕。而且这些是世间的每个人都一样的。不管他是个什么:无敌的大帅哥或是西施婵娥般的大美女,其体内构造都是一致的。
第二,就是“世间的一切都是短暂的空幻”: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定的,都是会改变和消失的。就比如“男欢女爱”。这男女之爱,大都体现在青春貌美健康之时。当青春的岁月一过,人老珠黄、体弱多病之时,仍能相爱的又有几个?
第三,人是情欲与性欲的奴隶!”更为甚烈的是:“不是不知道,是这世界变化快。不是不相爱,而是这世界诱惑多”。“
现今社会情变充斥在每个角落。有了一般的又想要好的,有了好的还会想要更好的。所以导致情变不断地发生,导致世界上伤心的人无数多。
一出又一出的“男欢女爱”最终以悲剧收场。看看身边的这些,都还不够吗?现今的社会,频繁的异性交往,广泛的色情轰炸,很多人七年之痒都等不及,一两年就痒了。把情爱看得越重的人,自己就越受伤。
人有十二难.jpg
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放弃这些愚蠢的爱欲执着。这些情执只会让我们深陷泥沼,越挣扎陷得越深,越痛苦而越不能自拔。这个时候赶快抓住,佛陀向我们伸出的手。让我们牢牢地抓住,佛陀赐给我们的救命的稻草。
昼夜念嗜欲,意走不念休,见女欲污露,想灭则无忧。 ——《法句譬喻经卷四》
见色心迷惑,不惟观无常,愚以为美善,安知其非真?以淫乐自裹,譬如蚕作茧。智者能断弃,不眄除众苦。心念放逸者,见淫以为净,恩爱意盛增,从是造牢狱。觉意灭淫者,常念欲不净,从是出邪狱,能断老死患。——《法句譬喻经卷四》
省思:
文章的作者和其引用的观点都是出家人写的。着眼点是出离轮回,成就菩提的最上极乐。若是在家人,未发出离心,未能断世俗恩爱,看起来难免觉得不舒服。
理论上享受适度,是最合适在家人的,问题是适度很难把握。任何欲望,包括美食欲、名利欲、淫欲等等都是拉人堕落的“地心引力”。只不过淫欲是其中最难对付,最难断除的。 淫欲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填不满的黑洞 ,经常想念它更会火上浇油,你越想它欲火就烧得越旺!
更重要的 “纯想则飞,纯情则堕”, 好欲的人死后必然堕入三恶道。这个东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股堕落的力量。所以文章作者和众多佛经里,都深刻揭示淫的过患来警醒沉迷的人类。
短暂的淫乐确实不是真正的快乐!
大家回想孩提时期,没有男女欲的时候,那时玩得多开心啊!身体元气足,无忧无虑,跑跑跳跳,那时身体器官的各种感受是最顺畅、最愉快的。小时候一个人静静躺在石凳上,看着上面清脆的树叶都觉得很惬意、很安乐。
但成长到青春期后,性开始萌芽,对异性的好奇和幻想开始干扰人;接着就是暗恋或早恋不满足的烦恼;为争取得到异性的好感,又产生了妒忌和攀比,甚至争斗;各种求不得、怕失去、怨憎会、爱别离、身心疾病......等等苦恼困扰着每个人。
为了攀比,每个人都想多求多得,欲火推动着社会加速度运转:过度纵欲、过度生产、过度消费、过度污染......色欲就像鱼钩一样,钩着人类躁动的灵魂,使人精神亢奋、寝食不安、坐卧不宁、烦恼痛苦。所以现代人,物质已经越越超出了必须的层面,但还是不安宁、不健康、不快乐、不满足。
面对无常的世间、面对无法满足的欲望、面对难得的人身、面对三恶道的巨大痛苦。我们无论在家出家,都需要认清淫欲的真相;在合理享受欲望的同时,时刻提醒自己莫要沉迷,离欲最安乐!在巨大的欲海漩涡中,及早攀上开往菩提彼岸的救生船。
佛言0.jpg
世尊的开示:淫欲的危害以及戒淫的重要
(佛经汇编)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化生、湿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圆觉经》
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圆觉经》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楞严经卷六》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 ——《楞严经卷八》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 ——《楞严经卷八》
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楞严经卷八》
贪爱淫欲甚鄙秽,能生苦恼丧天趣。习欲之人离多闻,名为损减智慧者。耽着爱欲为盲人,便能伤害于父母。亦复能害持戒者,是故应当弃舍欲。 ——《月灯三昧经卷八》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楞严经卷四》
淫之为病,受殃无量,以微积大,渐致烧身,自陷于道亦及他人,不致究竟。犹自饮毒复饮他人,是故说淫不可纵。 ——《出曜经卷四》
自秽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蛊姿态,其变万端。薄智之夫,浅见之士,睹其如此,不觉微渐。遂回志没身,从彼魃魅,邪巧之辞。或危亲杀君,吝色情荡,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禽兽。自古世来,无不由之杀身灭宗。是以沙门独而不双,清洁其志,以道是务。奉此明戒,为君即保四海,为臣即忠。以仁养民,即父法明,子孝父慈,夫信妇贞。优婆塞优婆夷执行如是,世世逢佛,见法得道。——《孝子经》
无耻若驼驴,不堪极秽恶。斯人少智慧,不悟罪根深。奔竞向女人,如狗便粪秽。臭秽不可乐,愚痴所爱重。不知淫欲过,如盲不见色。愚痴着淫欲,如犬奔粪秽。……愚人贪爱味,于美起缠缚。何异厕中虫,宁知是不净。智者得解脱,女色不可染。见彼生警怖,弃舍如坏尸。 ——《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昼夜念嗜欲,意走不念休,见女欲污露,想灭则无忧。 ——《法句譬喻经卷四》
大王!当知丈夫亲近女人之时,即是亲近恶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过患。 ——《大宝积经卷九十七》
大王!当知以此因缘,于己父母弃背恩养,于他女人,尊重承事,种种供给,无疲厌心。即是成就地狱之本,此是丈夫第二过患。 ——《大宝积经卷九十七》
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能为众生障;为盖、为胶、为守卫 ……为乱草、为絮,从此世至他世,从他世至此世,往来流驰,无不转时。 ——《杂阿含经卷三十五》
色缚于凡夫,五阴悉羁系,生能缚于物,死缚亦复然,今身至后世,未始不系缚,轮回羁缚中,数数受生死。 ——《大庄严论经卷五》
见色心迷惑,不惟观无常,愚以为美善,安知其非真?以淫乐自裹,譬如蚕作茧。智者能断弃,不眄除众苦。心念放逸者,见淫以为净,恩爱意盛增,从是造牢狱。觉意灭淫者,常念欲不净,从是出邪狱,能断老死患。——《法句譬喻经卷四》
若有功德回向法界、回向所有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永远得闻正法、闻即信受、灭贪嗔痴、发菩提心、断恶从善、消灾解难、离苦得乐、成就菩提!